zoty中欧:操场边的账单:初中体育老师的薪资困境与热爱坚守
清晨五点半,城市还在沉睡,老周已经站在了学校的塑胶跑道上。作为市重点中学的体育老师,他今天要带校田径队进行晨训——这是他每天雷打不动的“额外任务”。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红色跑道上时,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,是妻子发来的消息:“这个月房贷还差两千,能不能先借点?”老周盯着屏幕,指腹摩挲着口袋里皱巴巴的工资条,喉咙像塞了团棉花。
一、被低估的“基础款”工资
翻开老周的工资条,基本工资加绩效不过4200元,而同校教语文的王老师,仅基本工资就比他高800元。“体育课嘛,不就是带着学生跑两圈?课时费自然低。”去年评职称时,教研组长的话让他哑口无言——在不少学校,“副科”教师的课时系数永远低于主科,体育更是“末位中的末位”。
事实上,全国多地初中体育老师的平均月薪集中在4000-6000元区间,远低于当地教师平均薪资水平。某教育平台2023年调研显示,超60%的初中体育老师表示“工资无法覆盖生活成本”,其中35%的人需要兼职补帖家用。老周的情况正是缩影:为了给孩子交兴趣班费用,他周末会在社区篮球馆代课,每小时赚80元;妻子悄悄接了外卖配送的单子,两人默契地隐瞒着彼此的辛苦。
二、藏在跑道里的“隐形支出”
外人只看到体育老师“轻松”的课堂,却不知他们背后有多少“自掏腰包”的付出。老周的手机相册里,存满了学生比赛的奖状和训练时的照片,但他的记账本上,却记着这些数字:为田径队买新钉鞋花了1200元,维修破损的排球网垫了300元,给学生买补水壶用了200元……“学校经费紧张,这些小东西只能自己解决。”他说这话时,眼神里没有抱怨,反而带着点骄傲,“看着孩子们拿着奖杯笑,觉得这些都值。”
更让人无奈的是,体育老师的“隐形加班”从未被计算进工作量。运动会筹备、体质测试、课外训练……这些占据大量时间的工作,往往只算“义务劳动”。老周记得去年区运会前,他连续两周熬夜做方案、画场地标记,结果月底绩效表上,“活动组织”一项只加了50元。“不是在乎钱,是在乎有没有人看见我们的努力。”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,又走向了操场。
三、热爱是最昂贵的“薪酬”
尽管工资微薄,老周依然保持着对体育教育的热忱。每天放学后,他会留在操场陪学生打球,耐心纠正每一个投篮姿势;寒暑假,他自费参加教练培训,只为让学生接受更专业的指导。去年,他带的班级在全市中学生篮球赛中拿了亚军,学生们抱着他欢呼时,他觉得自己像个“富翁”。“你看那些孩子,因为体育找到了自信,这比多少钱都珍贵。”老周说这话时,嘴角扬起孩子般的笑容。
这样的故事,在每个校园里都在上演。有的体育老师为了给学生买运动护具,省下了自己的生日礼物;有的老师带着留守儿童训练,用体育温暖了孤独的心灵。他们像操场边的小草,看似平凡,却用绿色装点了整个春天。
四、当热爱遇上现实的“突围”
近年来,随着“体教融合”政策的推进,部分地区开始提高体育老师的待遇:增加专项津贴、将课外训练计入工作量、设立“优秀体育教师奖励基金”……但这些改变,仍像杯水车薪。老周所在的区,今年终于给体育老师涨了500元绩效,可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,这点涨幅显得有些无力。
“我们不需要‘特殊照顾’,只希望公平对待。”老周说,他期待有一天,体育老师的工资条上,能体现出他们对学生的付出;期待社会能真正理解,体育不仅是“玩”,更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。或许,当我们不再用“副科”标签定义体育老师,当他们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能被看见,那片操场上的风,才会吹得更暖。
夕阳西下,老周站在操场边,望着学生们奔跑的身影,摸了摸口袋里的工资条。他知道,明天太阳升起时,他还会站在这里——不是为了那点微薄的薪水,而是为了那些眼里闪着光的孩子,为了那份融入骨血的热爱。毕竟,对于体育老师来说,最珍贵的报酬,从来都不是金钱,而是学生在成长路上,留下的每一个坚实的脚印。
留言: